永安天文宮

文化傳承

祭祀篇

佛教之孟蘭盆會

佛教「盂蘭」是梵語的音譯,意即「救倒懸」,乃指拯救地獄中受苦的鬼魂,「盆」則指施食盆。
相傳佛陀弟子目蓮尊者,因想念過世的母親,曾用神通看到母親,因在世時行貪念業債,死後墮入在餓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正在地獄裡遭受餓鬼倒懸的苦刑。於是,目蓮千辛萬苦趕往地獄,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以缽盛飯給母親充饑,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就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飯一到她口中就立刻變成火炭,不得下嚥。
目蓮雖有神通,卻救不了母親心有苦痛,懇求佛陀明示解救方法。佛陀說:「你母親生前罪孽深重,不是你一人之力可以解之,須仰賴十方僧眾,在七月十五日,備百味五果置於施食盆中共同祭祀,以解救你母親脫離饑餓之苦」。於是目蓮舉行法會,誦經施食,終於解救母親的靈魂。從此以後,佛教徒在這天舉行功德法會,為孤魂餓鬼超渡亡魂,這便是佛家盂蘭盆節的由來,所以盂蘭盆施捨法會也具有孝親的意義。

道教之普渡

施食亦稱[斛食],俗稱[普渡]。乃齋醮道場、演斛食濟幽法事。[道藏、太極濟煉內法]內記:祭者,設飲食以破其飢渴也;煉者,以精神開其幽暗也。祭煉之要,在於靜心存神,以神度鬼七月中元節,乃道教中元地官赦罪清虛大帝之誕辰,亦名[乾元節]。《太清玉冊》卷七:「其日丁日令威真人救母於北酆,是日奉道者設壇,令道士建醮,荐拔祖親,上昇天界﹂」。七月中元,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誦經普渡,惡鬼囚徒,亦得解脫。
道經曰:「七月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選人間,分別善惡,諸天聖眾,普詣宮中,簡定劫數,人鬼傳錄,惡鬼囚徒一時皆集,以其日作元都大獻於玉京山,採諸花果珍奇異物,幢幡寶蓋,清膳飲食獻諸聖眾」。道士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齋詠靈篇,囚徒惡鬼俱飽滿,免於眾苦,得還人中。所謂生者得福,死者得樂,普渡斛食:內,能拔荐自己親魂九玄七祖盡皆超生。外,賑度三界幽魂苦爽得以荐拔。此乃功德種福田,使生者得以福祿回應,無論宮殿廟宇、社里家內,能於中元佳節,大開甘露法食,誦經禮謝,普渡無形之靈,使人人元辰康泰,有罪皆赦,社里得以安寧,除無妄之災,賜千祥之福,功德無量也。
道教說法,道教有「三元之說」:即正月十五日的「上元」,七月十五日「中元」,與十月十五日「下元」。三元源於「三官」,就是天、地、水。道教徒分別在三元祭拜三官,即上元祭拜「天官」紫微大帝;中元祭拜「地官」清虛大帝;下元則祭拜「水官」洞陰大帝。 農曆七月十五為地官壽誕,掌管地獄之地官起慈悲心,釋放獄中眾鬼魂,從七月初一起重返人間享受一個月的香火、施食,以激起其向道之心經由祭典與道士作法的過程,超度亡魂餓鬼,使他們得以早日解脫,避免在人間作祟。
中元節時普渡孤魂俗稱為“拜好兄弟”。

天文宮普渡醮

中元普渡醮於農曆七月期間中元祭典時舉行。擇日立幡點燈、安觀音座乃齋醮道場、演斛食濟幽法事,以渡陰靈早日解脫。

登座說法 度靈榜文內容

大開甘露門,
淒淒慘慘夜半天,
無主孤魂實堪憐,
綠柳堤岸無人伴,
黃梅谷口獨自眠,
春秋祭祀誰為主,
日月蹉跎不計秋,
今宵幸遇三壇主,
參隨悟道上天堂。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