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天文宮

天文宮介紹

神明介紹

神明篇大意介紹

封神演義,創造了天仙神職之位,自始之後民間信仰興起了多神之祀,凡在世之人具有忠、孝、節、義、聖者、賢人便立祠崇拜尊為神明,在帝制時期感念有功賢臣立廟封爵,歌功誦德、寓教於民,宣揚道統。民間信仰中,各寺廟朝拜之神祇,有封神榜中神仙天將,歷代忠臣、良相、聖者、賢人、義士、烈女等。本章節「神明篇」將簡述本宮之主祀及陪祀神明之根源。並呼應天文宮之「天文」字句其一呼應宮內眾神聖,皆來自於廣浩的宇宙。

主祀神明

鎮東土大將府千歲
鎮東土佑國大將軍 徐府千歳

隋朝末年,軍閥割據四方,民不聊生,使整個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摧殘,從面激化了貧苦人民與統治者之間的矛盾,各地農民紛紛舉兵反抗,此時徐世勣加以抗暴行列為瓦崗農民起義創始人之一。
大業七年(611年),翟讓領導農民在瓦崗寨(今河南滑縣南)起義反隋,山東、 河南的貧苦農民紛紛參加,單雄信、徐世勣、李密、王伯當等人都率眾投奔瓦崗起義軍,使起義隊伍迅速壯大。
武德元年歸唐,入唐後,唐高祖李淵說徐世勣是「純臣」,賜他姓李。先封曹國公,後封英國公。後避太宗諱遂單名為勣,武德四年(621)隨太宗伐王世充、平竇建德、破劉黑闥。武德八年(625)突厥進犯,令李勣討伐,貞觀三年(629)大破突厥,俘虜五萬多口而歸。至此李勣鎮守并州六年,威武遠播、無敵敢犯,太宗曰:「朕今委任李世勣,遂使突厥遁走。」
貞觀十五年(641年),在諾真水(今內蒙古烏蘭察布)大敗薛延陀。貞觀十八年(644年)隨太宗親征高句麗。唐太宗晚年,曾對太子李治說:「李勣這人太忠義,你無恩於他,恐怕日後他無法盡心輔佐你。」為了使李勣忠於李治,唐太宗將他貶為疊州(今甘肅迭部)都督。唐高宗即位後根據唐太宗的遺命恢復了他的職位,歷任尚書左僕射、司空。高宗問他:「朕欲立武昭儀為後,你以為如何?」李世勣說道:「此陛下家事,何必要問外人。」
總章元年(668年),李勣率兵至鴨綠江,與薛仁貴會於平壤,攻克平壤,大勝而歸。(參見唐與高句麗的戰爭)總章二年(669年)十二月初三戊申日,李勣卒,享年七十六歲,唐高宗輟朝七日,贈李勣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號貞武,陪葬昭陵御賜塋地墳前雕有石人、石羊和唐高宗撰書的高碑,李勣生前為太宗謀臣,出將入相,歷三代皇帝榮寵不衰,仙逝後才享有特殊的「飾終之典」,在他的墓前封土由三個直高約十八米的大土堆呈品字形構成,佔地約3300多平方米。這是依漢朝衛、霍故事起冢象陰山、鐵山、馬德鞬山,以旌表李勣破突厥,薛延陀等之功。
因後來其孫徐敬業反對武則天稱帝,被滿門抄斬,李勣也被毀棺戮屍。公元705年,唐中宗復辟唐朝政權之後,認為:「李世勣有功於國,如果因為其孫徐敬業反對武則天稱帝而被追削官爵、剖棺戮屍的話,那是不公平的。所以朕下令:追復李世勣官爵,以禮改葬。」。史評家譽為,古今將相最完美者,盛名永垂青史為後世典範。

陪祀神明

徐府二千歲
徐府三千歲
將軍府
顏丞相
真武北極玄天上帝
東華帝君
南華帝君
南極仙翁
三寶佛
天上聖母
南天佛娘
大白千歲
二白千歲
三白千歲
四白千歲
五白千歲
羅千歲
秦千歲
王千歲
程千歲
趙千歲
展千歳
樊仙姑
穆仙姑
鳳仙姑
中壇元帥
註生娘娘
福徳正神
虎將公
聖帥三兄弟
徐府二千歲

姓許,生平待考究

徐府二千歲
徐府三千歲

薛克虎為薛仁貴之第六代孫

徐府三千歲
將軍府

據傳為周朝姓散的一位才子 徐府千歲王 府內之重要成員,若 徐府千歲不在王府中,凡遇大小事惟將軍府可裁決之,可見其在 徐府千歲當為重要左右手,在天文宮亦有秘書長之稱。

將軍府
顏丞相

宋相顏春敏顏查散《七俠五義》、《白眉大俠》中的人物之一,包拯的徒弟,為官清廉,受人愛戴。

顏丞相
真武北極玄天上帝

真武大帝,又稱玄武神,玄天上帝。據《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變化之身,托生於大羅境上無欲天宮,净樂國王善勝皇后之子。皇后夢而吞日,覺而懷孕,經一十四月及四百餘辰,降誕於王宮。後既長成,遂捨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修道,歷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昇天。玉皇有詔,封為太玄,鎮於北方。玄武一詞,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總稱、農暦三月初三日,是真武大帝神誕之日。各地真武廟均有奉祀祝誕祭典。其中以武當山進香朝拜為最盛。本宮真武北極玄天上帝為北俠歐陽春任職之。

真武北極玄天上帝
東華帝君

東華帝君為道家五祖派之一、又稱東華少陽帝君,帝君俗姓王名玄輔、號少陽,生於戰國時代青州府(今山東益都縣),於洛南山得太上老君之道,為少陽派開山正宗祖師。

東華帝君
南華帝君

道教神名“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君”。據《雲笈七籤•洞元本行經》說,南方丹靈真老君本姓鄭,字仁安,大炎後裔,生於禪黎世界赤明天中,三日能言,便知宿命。十二歲棄世離俗,於寒靈洞宮遇“元和先生”授與《智慧上品十戒》、《靈寶赤書五氣元天黑帝真文》。後於赤明二年丙午在伽摩坦婁於翳天中洞寥之獄,改性洞浮,名極炎。受賜“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帝君”稱號。

南華帝君
南極仙翁

南極仙翁為壽星之神,乃吉祥之象徵。司馬遷為:在西宮狼比地有一大星,名日「南極老人」,老人星出現、治安,不見則兵起。通典亦載: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者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壽。

南極仙翁
三寶佛

佛教中的三寶是指佛、法、僧。本宮奉祀之三寶佛根源來自大崗山超峯寺。駐駕於高雄三寶堂。

天上聖母

天上聖母
南天佛娘

南天佛娘
大白千歲

白玉堂(錦毛鼠)金華人氏,年少華美,氣宇不凡,好勝心強,行俠作義、面容俊美,文武雙全,一身白衣是他的標誌,綽號”錦毛鼠”,是陷空島五義之一,排行老五。
在天文宮徐府蔡文真武北極白千歳壇顯化,本宮奉為五位白千歲之排行老大稱為:大白千歳。

大白千歲
二白千歲

盧方(鑽天鼠)松江陷空島盧家庄盧太公之子,自小生長在漁船上,有爬杆之能,每逢船上篷索斷落,盧方爬桅結索,動作如猿猴,因此得綽號「鑽天鼠」。義薄雲天,為五鼠的老大。

二白千歲
三白千歲

韓彰(徹地鼠)黄州人氏,行伍出身,擅長挖陷阱造地雷,得名「徹地鼠」,陷空島五義之二,排行老二。

三白千歲
四白千歲

徐慶(穿山鼠)山西人氏,鐵匠出身,能探山中十八孔,外號「穿山鼠」,陷空島五義之三,排行老三。以箭法見長,擅長醫療,在戰斗中能為各兄弟及時療傷。

四白千歲
五白千歲

蔣平(翻江鼠)姓蔣名平,字澤長,金陵人氏,擅長游泳,能在水中潛伏數個時辰,并且開目視物,在水中來去自由,因此得名「翻江鼠」,陷空島五義之四,排行老四。

五白千歲
羅千歲

羅成是歷史小說《隋唐演義》中人物-唐燕王羅藝之子,秦瓊的表弟。歷史上,羅藝有子,但史書並未有記載其事迹。

羅千歲
秦千歲

秦瓊(生年不詳-638年),字叔寶,唐朝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唐朝開國將領,凌埋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與尉遲恭為傳統門神。濟南五龍潭有其故居。
歷史上的秦瓊以勇猛彪悍著稱。於619年(唐高祖武徳二年)同程知節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帳下。參加了李世民的歷次征戰,每戰必先,常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626年(武徳九年),参與玄武門之變,事後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
貞觀十二年(638年),在任徐州都督時去世,陪葬昭陵。貞觀十三年639年),秦瓊被追封為護國公。貞觀十七年(643年),秦瓊與長孫無忌等人被圖形凌煙閣,封為唐開國二十四功臣之一。

秦千歲
王千歲

王伯當(不詳-619年1月20日),隋朝末年濟陽縣(今河南蘭考)人,隋未民變的起義領袖,瓦崗軍名將。
大業十二年(616年)在濟陰郡(今山東定陶)起事,李密通過他的介紹見到翟讓,加入瓦崗軍。王伯當之後隨李密大敗隋朝官軍張須陀、王世充,成為李密的心腹,封為琅琊郡公。李密殺死翟讓時,兵士欲殺徐世勣,被王伯當喝令停止。翟讓的舊部由徐世勣、單雄信、王伯當帶領。
大業十三年(617年)十二月,王伯當進攻王世充時,先遭遇敵軍,交戰不利。王世充的士兵立即登城,總管魯儒率軍抵抗,王伯當收集兵卒再次進攻王世充,王世充大敗。王伯當斬殺王世充的驍將費青奴,其部下士卒戰死淹死的有一千餘人。王世充從此閉門不戰。
魏公永平二年618年)九月,李密與王世充交戰,派王伯當守金墉城,結果李密大敗,王伯當沒有像單雄信、程咬金、秦叔寶一樣,離開李密,而是和李密一起投靠關中的唐朝。王伯當被唐高祖封為左武衛將軍,李密為光祿卿。李密不滿,與王伯當密謀回中原投奔黎陽的徐世勣和襄城的張善相,重建瓦崗軍,向唐高祖假稱招撫余部。
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廿九,唐高祖派賈閏甫、王伯當與李密同去。賈閏甫在華州知道李密的計劃後,勸說李密停手,李密不聽,還想殺死賈閏甫。王伯當為賈閏甫求情,賈閏甫得生,去往熊州。王伯當也認為李密會失敗,但遭到李密拒絕後,依然跟隨李密。臘月三十,李密估領桃林縣(今河南靈寶)反唐,然後投奔張善相;右翊衛將軍史萬寶、行軍總管盛彥師在熊耳山南設伏,王伯當、李密被殺。歷史演義小說中,王伯當名勇,字伯當,以字行。是牛金牛下凡,瓦崗軍的神箭手,文武全才,為瓦崗立功無數。後來魏公李密歸降唐朝,王伯當跟隨李密到長安。最後為救李密擋箭而死。

王千歲
程千歲

程知節(589年-665年二月祝七),本名程咬金,唐朝大將,濟州東阿斑鳩店人(今屬山東省東平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十九。在民間故事程咬金是一員福將,其三板斧相當厲害,619年(武徳二年),被封為宿國公。貞觀中,改封盧國公。
唐太宗貞觀17年63年),皇帝命人於凌煙閣繪製功臣二十四人畫像,程知節位列十九。665年(唐高宗麟德二年),程知節去世,陪葬昭陵。

程千歲
趙千歲

生平待考究。

趙千歲
展千歳

南俠展昭,姓展名昭,字熊飛,常州府武進縣人氏。後被皇上禦封為「御前四品帶刀護衛」在開封府供職。還有一個綽號叫「御貓」,是七俠五義裡面最有名的俠士。

展千歳
樊仙姑

樊梨花是唐初西涼國(西突厥)女將,寒江關守將樊洪之女,投降唐朝後和薛仁貴之子薛丁山成親。在薛家被滿門抄斬後,樊梨花率其子薛剛反唐,報仇除奸。

樊仙姑
穆仙姑

穆桂英,戲曲及小說《楊家將》中人物、原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藝高強,曾生擒楊宗保,並招之成親,成為楊家將之一員。

穆仙姑
鳳仙姑

段洪玉為宋朝名將狄青之媳婦。狄龍之妻,武藝高強、不讓鬚眉。

鳳仙姑
中壇元帥

太子爺李哪奼「中壇元帥」,俗稱「太子爺」,為玉皇上帝駕下之大羅仙,因世間多魔王,玉帝命其下凡,托胎於「托塔天王」李靖夫人之腹,懷孕三年六個月產下一肉球,圓轉如輪,李靖大驚,拔劍向肉球劈去,球进裂而開,蹦出一孩兒,滿面紅光,面如敷粉,右手套一金鐲,肚腹聞一塊紅綾,金光射目,遂取名「哪叱」。
哪叱神像威風凜凜,手持「火尖槍」,臂套「乾坤圈」,腰圍紅色「混天綾」,背負「豹皮義」,義中有「金磚」一塊,腳踏「風火輪」,氣宇軒昂。佛教亦有哪叱神,稱為毗沙門天王第三太子,唐敦煌壁盡繪有其父子畫像,足證「中壇元帥」深受佛道兩教之崇敬。

中壇元帥
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俗稱「註生媽」,又作「注生娘娘」,在大陸有些地區稱之為「送子娘娘」,是閩南台灣一帶最受尊奉的生育之神,主管婦女的懷孕、生產,是許多不孕婦女或懷孕婦女的信仰寄託。註生娘娘的造像,多是左手執簿本,右手持筆,象微其記錄家家戶戶子嗣之事。

註生娘娘
福徳正神

土地神乃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神祗之一。土地神屬於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有兩則傳說一為:周朝一位官吏張福德,生於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朝赶總稅官,為官廉正,勤政愛民,至周穆王三年辭世,享年一百零二歲,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不久,由貧轉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取其名而尊為「福德正神」,故生意人常祀之,以求生意發展。
二說為:周朝時,上大夫的家僕張福德(或張明德),主人赴遠他地就官,留下家中幼,張明德帶女尋父,途遇風雪,脫衣護主,因而凍死途中。臨終時,空中出現「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九字,蓋為忠僕之封號,上大夫念其忠誠,建廟奉祀,周武王感動說:「似此之心可謂大夫也」,故土地公有戴宰相帽者。

福徳正神
虎將公

守廟之神虎爺,是民間信仰的一種神只虎神,最早是山神、土地神或城隍爺的座騎,後來演變成諸神的座騎,並有守護地區、村莊、城市與廟境之功能。虎爺具有兇猛威武之勢,能使各種妖邪退避,所以遠在漢代就已是鎮基獸之一,後來也轉變成廟宇中的守護之神。台灣大部分的關宇都會供奉虎爺,主要就是請虎爺保護主神,並且負責廟宇環境的安寧,確保廟中的環境不被打擾,具有驅除癘疫、惡魔以及鎮護廟宇的能力。

虎將公
聖帥三兄弟

聖帥三兄弟為宋朝水師主帥、醫官、先鋒官、巡航遇難漂流至天文宮現址得地寶地。
三位賢者巧得此水靈寶穴德具足,為本宮靈六寶地守護神。

後殿主祀神明

天儒大聖尊
天儒左聖尊
天儒右聖尊
天儒大聖尊

古書上的記載:《史記•老子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史記正義》:「老子,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名耳,字伯陽。一名重耳,外字聃。身長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長耳大目,廣額疏齒,方口厚唇,日月角懸,鼻有變柱。周時人,李母懷胎八十一年而生。」
《上元經》:「李母晝夜見五色珠,大如彈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
老姓李氏,名耳,字聃。生周簡王六年辛巳歲,公元前580年2月15日,籍貫,楚國苦縣(今河南省鹿邑)厲鄉曲仁里(另一說法是安徽渦陽)周朝守藏吏,在周朝首都洛陽管理周朝的國家藏書、國家檔案。孔子曾向他學習禮法,在現在洛陽仍然有「孔子入周問禮碑」。老子後西出函谷關,被關令尹喜求留,留下五千言《道德經》倒騎青牛而去。
教中的老子,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從《列仙傳》開始,把老子列為神仙。東漢時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聖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為一,視老子為化生天地的神靈。成為了道教創世說的雛形。而在漢桓帝時,漢桓帝親自祭祀老子,把老子敬為仙道之祖。其道教尊稱名稱為「太上老君」,也是道教三清道祖中的道德天尊。歷代追封追諡,唐高宗在乾封元年(666年),追封他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在天寶二年,追封他廟號大聖祖,諡號玄元皇帝;天寶八載則冊封為聖祖大道玄元皇帝;十三載就上尊號為大聖祖高上大廣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

天儒大聖尊
天儒左聖尊

元始天尊為道教經典最高神靈三清尊神之一。三清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算、太清道德天尊。唐代以後道教宮觀大多設有「三清殿」元始天尊常以手持混元珠像居於大殿神像之中位。
在大型道教齋醮禮儀中,也多設有三清神位或神像,均以元始天尊為中位。元始天尊的神誕之日是正月初一。民間亦有在冬至日祭拜元始天尊的習俗。

天儒左聖尊
天儒右聖尊

梁陶弘景著《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其第二中位編排為「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第四中位之二,編排「上皇太上無上大道君」。《上清眾經諸真聖秘》仍分別列「玉晨太上大道君」和「太清大道君」。《雲笈七籤》則分別撰《太上道君紀》、《太上玉晨大道君紀》。《大洞經》則雲:「上清高聖大道君者,一號玉晨君。」《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卷一,「靈寶天尊即太上大道君也。」《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救苦妙經註解》後來上清派,靈寶派的這三種稱呼均融合為三清的第二位尊神。

天儒右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