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承
祭祀篇
古代的祭祀文化
祭祀是向神靈求福消災的傳統禮俗儀式,被稱為吉禮。“祭祀”也意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古代人認為人的靈魂可以離開軀體而存在。祭祀《禮記•祭統》說:“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把祭祀作為諸禮俗中的首重。祭祀神靈,不論什麼神,都要有物品作為獻禮。古時祭祀從文獻記載看,齊國常用的祭祀物品有糧食、犧牲、酒和玉帛。糧食主要指黍、稷、粱、菽、麥等。犧牲是指為祭祀而宰殺的牛、羊、豬(彘)等牲畜,毛色純一的牲畜稱犧,體全的則為牲。玉帛是、璧、琮、璋、琥、璜等玩賞之物和絲織品的總稱。
具體來講,祭祀的目的主要為:- 弭災:弭災即消災。災指狂風、暴雨、久旱、山崩地震、瘟疫等自 然災害和戰爭、盜賊、政變等人事災害。
- 乞福:乞求福的內容很廣,如農業豐收、畜牧旺盛、漁獵多獲、戰爭勝利、生兒育女、健康長壽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祈求豐收,古人稱為祈年。
- 報謝:報謝是為了報謝神靈的恩賜。不論弭災還是求福,事過之後,農業已獲豐收,戰爭已得到勝利,災害已經停息,人們就要再一次祭祀神靈,獻上把品,表示報答恩惠。
祭祀方式
祭祀而亦重在求神。所謂敬神,即上天尊祖,崇德報功是也。所謂敬神,即上天尊祖,崇德報功是也。求神,不會乎祈禱,個人方面,所祈禱者,在求消災降福,富貴長命:集體方面,所祈禱者,則求風調雨順,合境平安,其內容與方式,大致如下:
- 燃點蠟燭,神前獻茶三杯。
- 焚香迎神,敬酌第一次酒。
- 第二焚香敬第二次茶酒。
- 第三焚香敬第三次茶酒。
- 有祈禱於神明者,擲杯筊以問神明是否允諾之。
- 雙手捧持冥紙與爆竹,拜供神明。
- 擲杯筊,問神明祭禮是否收起。
- 持水酒灑冥紙灰燼,以防紙灰飛散。
- 燃放爆竹祭祀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