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天文宮

文化傳承

牽狀儀式

牽狀儀式的起源

早在秦漢之際,泉州就有隱者和方士巫術的活動。道教在泉州流傳一千多年,宋代以後,儒、道、釋為格局的文化思想形成,對泉州社會產生重大影響,泉州的歲時、婚事、生育、壽慶、喪事。
泉州的“法事戲”又稱“打城戲”,泉州打城戲源起於道教祭祀活動,發展和成熟於道、佛僧人的法事表演。無論是內容與形式,都與宗教血脈相連,與民間民俗活動相依相存。打城戲的主要演出活動場所和生存環境依附著民間殯喪等法事活動,如“做功德”等,在這些活動當中,它既是一種戲劇表演,同時也是一種民間的宗教活動。以後逐漸由法事儀式而搬上舞臺。
最初,是道士在做功德超度亡靈時,桌上紮一個紙城,寓意亡靈囚於城中受苦,救苦道士要引渡亡靈出城,最後破城門而入,救出亡靈。其方式是一女子披上頭巾代表亡靈,一男子(由道士妝扮)代表道士對著說唱,這種儀式也叫「打桌頭城」,後發展為「打地上城」,由演員在廣場表演,然後再發展為舞臺戲劇。其表演藝術、科步、身段、曲調,融入提線木偶的表演藝術、梨園戲技藝、京劇的武技身段,形成一個別具一格的地方戲曲,是為泉州老百姓所喜劇種,傳播於臺灣和東南亞等地。
宋代大理學家朱熹留下兩句傳世名言:「此地古稱佛國,滿街皆是聖人。」可想在泉州千年古刹開元寺的法事活動,是終年不斷,香火不絕的。尤其是閩南民間每年七月普渡,禮請和尚、道士念經拜懺,以「超度亡魂」,其形式有兩種,一種是由和尚表演地藏王菩薩打開鬼門關,放出陰間冤鬼的故事,俗稱「打地下城」。另一種是由道士表演芭蕉大王巡視冤鬼城,四方出屈死冤魂的故事,俗稱「打天堂城」。這是「打城戲」名稱的由來。「打城戲」有「和尚戲」、「法事戲」之稱。若由道士單獨演出,則民間稱之為「師公戲」。因此民間喪俗裡,有打城破地獄的法事。民間認為人遭遇橫禍而死者(所謂橫死者,包括被人殺害、車禍、意外、自殺、難產、水厄、火災等等非自然死亡的),魂魄就飄往地獄的枉死城去,為了將囚在枉死城受苦受難的先人救贖出來,就有了「打城破地獄」的法事。由此可知打城破地獄,是佛道二教的超度法事的儀式,簡稱“打城”。

61

牽狀之演化

佛教的打城法事,乃自“目連救母”演變而來。相傳目連之母為人貪心,死後墮落餓鬼地獄,目連為了救母而硬闖地獄,把獄門打破救出母親。整個法事由和尚念經並帶領孝眷勇闖地獄,最後和尚以錫杖將紙糊制的四個獄城門打破,把先人救出枉死城。
道教的打城法事,民間認為人遭遇橫禍而亡者,其魂魄就飄往地獄的枉死城,先人魂魄在地獄受苦難,備受苦刑,迫切要求解脫出獄,以奉請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前往救度,救苦妙行道人發慈悲心,為了救受苦亡魂,欲接引彼等出獄,而枉死城獄吏堅執不肯,救苦妙行道人激于義憤,乃破城而入,度出亡者魂魄以得民間所為功德。
轉狀:俗稱「牽狀」或打水狀,台南靈寶派科儀做「無上血湖飛輪轉狀科儀」,意在透過狀身之轉動,以接引亡靈脫離血污池,前來接受超薦而往生仙界。轉 狀可為超薦單獨亡靈,可為集體超薦而舉行。
轉狀為主的齋儀道場,都事先要進行發表、啟請狀神、誦血湖寶懺或慈悲滅罪寶懺,然後進行頒赦、起狀後倒狀以送亡靈歸返。轉狀科儀進行前糊製紙狀五支(或一、三、五、七支不等,依各地習俗而設),高約四尺至六尺不等,直徑約一尺至一尺半, 狀身周圍糊有:上界之觀音菩薩、城隍爺、境主公、大鬼;中界之善財童子、牛頭、山神、小鬼;下界之龍女、馬面、土地、小鬼等像。又可因超薦對象死因之不同而區分為水狀與血狀兩類,水狀以白色紙或花紙為 狀身,後者則以紅紙為狀身。
水狀以牽溺水而亡為主,水狀儀式乃是因水溺亡者,其水魂會永久困在水牢中透過牽水狀渡出離苦得樂。
血狀以婦女為主,為何血狀以婦為主,元始天尊濟度血湖真經記載:『世間女子月事頻繁,生兒育女,將汙血隨意傾倒淨地、河流、或將內衣隨意晾曬,褻瀆三光,觸汙天地聖真。死後墜入血湖地獄。血湖地獄皆是女子之亡魂,不關男子之事。因女子經血極其污穢,故血湖乃天符寶籙不到之地,眾聖恩光不臨之所,唯有真武祖師,太乙救苦天尊不避血湖,多施救拔。眾多女魂才得以升天離苦』。
狀身之組合,進行轉狀之前要先以竹竿穿過狀身,豎立於空地上,下方以瓦甕或碗底軸承以利轉動,扶起,衣服、鞋子供亡靈更換,小形紙糊法船一艘以接引亡靈。科儀要先為狀身開光,然後啟請三寶天尊、救苦天尊等神進行三獻酒儀,並宣血湖牒文,請天尊接引亡靈,若單獨舉行轉狀齋儀由孝眷轉動狀身,若為集體超薦而舉行例如廟方舉辦就由委員披紅擔任。 儀式中透過轉狀牽引到壇前,以聞經聽法,並仰仗天尊之功德力以超拔亡靈。最後高功持寶戟進行倒狀,並予以火化而結束科儀。

62

牽狀之意義和目的

無論釋教中之打城儀式或是道教牽狀,意在救渡沉淪在地獄無依孤魂或拔度先祖。在《大唐六典》中論述,以為「為一切拔度先祖。」《辯正論》以為「拔度九玄七祖,超出五苦八難,就幽夜詠嘆之魂,濟地獄長悲之罪。」《道門制定》也有論述「普資家國偏濟存亡開度七祖救拔三塗。」《道門大論》、《玄門大論》等論述中提救世祖宗、拯拔地獄罪根、開度九幽七祖。無不以用於拔薦亡者。近者《資治通鑑》中一則胡三省註曰:黃籙大齋者,普召天神、地祇、人鬼而醮焉,追懺罪根,冀升仙界,以為功德不思議,皆誕說也。」由以上考據說明,在齋法中施於此儀式,可拔度九玄七祖,幫助亡魂脫離苦難,並以不可思議之功德力來赦免亡魂之罪。

道教常用拔渡之經 - 【五道經】

(主白)
大道洞玄虛 有念無不契 鍊質入仙真
遂成金剛體 超度三界難 地獄五苦解
悉皈太上經 靜念稽首禮 太乙救苦尊
香讚(三寶香)
上香供養道寶尊 生天生地又生人 萬物成有色未知名 分三界 無上道寶 尊(本板)
上香供養經寶尊 三乘微妙委難言 黍米珠 說法度有緣 分三洞 太上經寶 尊(道香德香)
上香供養師寶尊 分身應化振玄綱 見羮牆 演派廣流傳 分三景 玄上師寶尊(無上道)
皈命 香雲普遍大天尊(三稱)
破穢咒
琳瑯振響 十方肅清 河海靜默 山嶽吞煙 萬神攝伏 招集群仙 天無氛穢 地罔妖塵 冥慧洞徹 大量玄玄
皈命常清常靜大天尊(三稱)
救苦讚
妙嚴真教主救苦大慈尊輦駕九頭獅子座 一聲吼破地獄門開獄戶 地獄化天堂五苦三途皆得度 生天台上頂禮大法王功德不思議 太乙慈悲垂加護
太上洞玄靈寶十方救苦拔罪妙經
爾時
救苦天尊 遍滿十方界 常以威神力 救拔諸眾生 得離於迷途 眾生不知覺 如盲見日月 我本太無中 拔領無邊際 慶雲開生門 祥煙塞死戶 初發玄元始 以通祥感機 救一切罪 度一切厄
渺渺超仙源 蕩蕩自然清 皆承大道力 以伏諸魔精 空中何灼灼 名曰泥丸仙 紫雲覆黃老 是名三寶君 還將上天旡 以制九天魂 救苦諸妙神 善見救苦時 天上混無分 天氣歸一身 皆成自然人 自然有別體 本在空洞中 空洞跡非跡 遍體皆虛空 第一委氣立 第二順氣生 第三成萬法 第四生光明 天上三十六 地下三十六 太玄無邊際 妙哉大洞經 皈命 太上尊 能消一切罪
東方玉寶皇上天尊 南方玄真萬福天尊
西方太妙至極天尊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
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 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 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
上方玉虛明皇天尊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道言
十方諸天尊 其數如沙塵 化形十方界 普濟度天人 委氣聚功德 同聲救罪魂 罪魂實可哀 我今說妙經 念誦無休息 歸身不暫停 天堂享大福 地獄無苦聲 火翳成清暑 劍樹化騫林 上登朱陵府 下入開光門 超度三界難 逕上元始天 於是飛天神王 無鞅聖眾 瞻仰 尊顏 而作頌曰
天尊說經教 接引於浮生 勤修學無為 悟真道自成 不迷亦不昏 無我亦無名 朗誦罪福句 萬遍心垢清
爾時
飛天神王 及諸仙眾 說是經畢 稽首天尊 奉辭而退
太上洞玄靈寶十方救苦拔罪妙經
讚東方青色光 東方青色青衣童子 手持一朵青蓮花 青蓮花座上度亡靈
元始天尊說升天得道真經
爾時
元始天尊 在大羅天上 玉京山中 為諸天仙眾 說此升天得道真經 告諸仙曰 吾今為汝略啟身心 明宣道要 十方得道神仙 皆從此經修行 而通微奧 善男子 善女人 依憑齋戒 作是津梁 一切有為 顯諸真路 體此法相 乃可受持 能屏眾緣 永除染著 外想不入 內想不出 于正念中 乃得五臟清涼 六腑調泰 三百六十骨節之間 有諸滯礙 十惡之業 百八十煩惱之業 眾苦罪源 悉皆除蕩 即引太和真氣 注潤身田 五臟六腑
心目內觀 真氣所有 清淨光明 虛白朗曜 杳杳冥冥 內外無事 昏昏默默 正達無為 古今常存 總持靜念 從茲解悟 道力資扶 法藥相助 仍接飲食 驅遣鬼尸 安寂六根 靜照八識 空其五蘊 證妙三元 得道成真 自然昇度 爾時 諸天仙眾上白天尊言
自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 未聞如是大乘經典 我等緣茲幸會 廣及一切 道困圓明 而說偈曰
杳杳冥冥清靜道 昏昏默默太虛蹤
體性湛然無所住 色心都寂一真空
元始天尊說升天得道真經
讚南方赤色光 南方赤色赤衣童子 手持一朵赤蓮花 赤蓮花座上度亡靈
太上道君說解冤拔罪妙經
爾時
太上道君與諸聖眾 在八騫林下 七寶臺中 羅列威儀 敷陳道要 怡神默坐 如玉京山 放七寶光明 照福堂地獄 見福堂之內 男女善人 快樂無為 逍遙自在 復見諸地獄之中 餓鬼窮魂 以日繼夜受種種苦惱 悉無人形 五體壞爛 饑猛火 渴飲熔銅 足履刀山 身負鐵杖 遍體流血 悲號徹天 是時 會中有一真人 名曰廣信 從座而起 稽首前進 上白 道君曰 不審此輩窮魂 生有何咎 而受茲苦
道君曰 受諸罪者 在世之時 不敬三光 欺負神理 十惡五逆 不忠不孝 不慈不仁 毀傷物命 殺害眾生 福盡壽終 當受斯苦 是時 廣信真人 心生哀憫 欲其濟拔 幸望妙力威光 許令開度 伏蒙道君 垂賜金言 廣設法要 為諸眾生 演說是經 名曰解冤拔罪 流佈于世 利益存亡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一心專志 入靜持齋 焚香行道 六時轉念是經 吾當隨願 保佑其人 使宿世冤仇 乘福超度 幽魂苦爽 各獲超昇 真人廣信 歡喜再拜 覼縷勝因 而作頌曰
偉哉大道君 常普無量功 舟楫生死海 濟度超羅酆 罪對不復遇 福報與冥通 用神安可測 贊之焉能窮 是時 廣信真人與諸聖眾 聞法將畢 各各稽首皈依 信受奉行
太上道君說解冤拔罪妙經
讚西方白色光 西方白色白衣童子 手持一朵白蓮花 白蓮花座上度亡靈
元始天尊說功德法食往生經
爾時
元始天尊與諸天聖眾 天仙地仙 三界官屬 五岳地司 五帝水府 北都羅酆善惡二童子 游東方玉寶樓閣世界 空青樹下 碧蓮花上 說十種因緣 一千業報 令諸法會生解脫心 爾時 天尊現大光明 滿彼世界 見諸地獄 餓鬼畜生 頭面焦爛 身體火然 刀輪劍鋒 苦毒徹天 痛傷骨髓 猛火焰天 渴飲熔銅 號叫冤債 無有休息 是時眾中 普皆觀見 爾時 有一真人 名曰大慈大慧 悲泣傷嘆 從座而起 稽首斂容禮拜 上白天尊 伏願聖慈 特垂聽覽 臣與法會諸眾 及飛仙神仙等 憫恤下界眾生 伏願天尊 平等大慈 如何救度 爾時 天尊默然良久 方啟慈顏 舉五明扇 發大弘音 乃答真人曰 善哉善哉 汝等廣為眾生 憫啟慈念 今問此事 令我應見 汝等一會 當須諦聽 天尊言 三途九府 一百二十酆都地獄 有諸眾生 不修真道 死入長夜 魂為下鬼 沉淪惡趣 愍嘆而作頌曰
冷冷甘露滋 法味難思議 騫香留七真 冥冥何生疑 受此法食者 生天登紫微 福田高巍巍 供施令清靜 一切有為事 普皆成代命 拔汝三途苦 施汝九玄慶 臨當受食時 諸天皆贊詠 寒庭多悲苦 回心禮元皇 女青靈寶符 中山真帝書 一念昇太清 再念歸太無 功歸九幽下 旋旋生紫虛
天尊曰 施食與亡者 不可思議 是諸亡魂 是男是女 當此飽滿 各得離苦解脫 受清涼蓮花座 永得脫離 是時
天尊重宣偈曰
功德不思議 行者膺福報 施與法食餮 永生安樂道
爾時
天尊說是偈已 應諸所見地獄 尋聲消散 是諸幽魂 隨願往生 大慈大慧真人及諸法會等眾 咸皆歡喜踴躍 五體投地 作禮而退 信受奉行
元始天尊說功德法食往生經
讚北方黑色光 北方黑色黑衣童子 手持一朵黑蓮花 黑蓮花座上度亡靈
太乙救苦天尊說拔罪酆都血湖妙經
爾時
救苦天尊 遍滿十方界 會集十方天尊仙眾 說諸因緣 時有妙行真人 出班奏白 臣今下觀欲界 酆都羅山 血湖二十四獄 鋒刀十八地獄 大鐵圍山無間地獄 三河四海九江泉曲地獄 猛津洪波流沙地獄 或則熔銅灌口 或則利鋸解形 抱銅柱以皮焦 臥鐵床剛肌爛 遍體刀割 百節火燃 鐵杖銅錘 縱橫拷掠 如斯苦痛 無有休息 爾時 妙行真人 十方仙眾告 天尊曰 善哉善哉 皆緣前生今世 故作誤為 悖逆叛常 負命欠財 墮胎損子 血湖產亡 夭橫隕滅 冤讎不解 罪積丘山 沉于地獄之中 血湖血井血池血硤 受諸痛苦 萬劫難外 今幸遇天尊 發大慈悲 開大法門 普集十方一切神仙 宣演妙法 普救群生 救一切罪 度一切厄 出離長夜 得睹光明 萬罪蕩除 冤讎和釋 鑊湯火翳 變作蓮池 劍樹刀山 翻成花圃 赦種種之罪愆 從茲解脫 宥冥冥之長夜 俱獲超升 而作頌曰 天尊大慈悲 普濟諸幽冥 十方宣微妙 符命敕泉扃 拯拔三途苦 出離血湖庭 沉魂滯魄眾 男女總超升
太乙救苦天尊說拔罪酆都血湖妙經
讚中央黃色光 中央黃色黃衣童子 手持一朵黃蓮花 黃蓮花座上度亡靈
五道經全卷功德力願滅多生諸罪障 親証救苦大慈尊靈文舉起罪化灰 消愆滅罪脫苦早超生鬱羅台上願相逢 救苦尊前親受記
大慈大悲尋聲救苦來無上尊(三稱)
酆都咒
茫茫酆都中 重重金剛山 靈寶無量光 洞照咸池煩 九幽諸罪魂 身隨香雲幡 定慧青蓮花 上生神永安 功德金色光 微微開幽關 華池流真香 蓮蓋隨雲浮 千靈重元和 常居十二樓 急宣靈寶旨 自在天堂遊
皈命 開通冥路大天尊(三稱)
南昌受煉咒
元始符命 時刻昇遷 北都寒地 部衛形魂 制魔保舉 度品南宮 死魂受煉 仙化成人 生生受度 劫劫長存 隨劫輪轉 與天齊年 永脫三途 五苦八難 超昇仙界 消遙上清
青玄上帝 太乙救苦天尊
拔薦亡靈 太乙救苦天尊(三遍)
往生咒 七遍
浩渺玄靈 太乙太精 鍊度魂魄 洞炁出冥 元梵恢漠 真靈上昇
唵吽喥飛囁(七遍)
回壇
水流終到海 月落不離天 承此功德力 生天速生天
志皈依道 當願眾生 一心回向 一切信禮
志皈依經 當願眾生 心開悟解 受持讀誦
志皈依師 當願眾生 早登法橋 無有障礙
稽首聖眾